儲存媒體
記憶體
概念
記憶體(Memory)是電腦系統中用來儲存資料與程式的硬體裝置,屬於資訊處理的重要核心。其速度與容量直接影響整體運算效能。
分類
- 隨機存取記憶體(RAM, Random Access Memory):可讀可寫,斷電即消失,主要用於暫時儲存運行中的程式與資料。
- 唯讀記憶體(ROM, Read-Only Memory):只能讀取,內容在製造時或透過特殊方式寫入,常用於韌體儲存。
- 快閃記憶體(Flash Memory):非揮發性,常見於 SSD、USB 隨身碟與記憶卡。
- 高速快取記憶體(Cache):位於 CPU 與主記憶體之間,加速資料存取。
主要技術
- DRAM (Dynamic RAM):主流電腦記憶體,需不斷刷新儲存的電荷。
- SRAM (Static RAM):不需刷新,速度更快但成本高,常用於快取。
- DDR 系列:從 DDR、DDR2、DDR3、DDR4 到 DDR5,不斷提升速度與頻寬。
應用領域
- 個人電腦與筆電
- 伺服器與資料中心
- 智慧型手機與平板
- 嵌入式系統與工業控制
主要廠牌
- Samsung(三星)
- SK Hynix(海力士)
- Micron(美光)
- Nanya(南亞科技)
- Kioxia(鎧俠,前 Toshiba Memory)
硬碟
硬碟的基本分類
- 機械式硬碟(HDD):利用磁碟片儲存數據,讀寫資料時需要依賴磁頭移動。
- 固態硬碟(SSD):以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,無需移動部件,速度更快。
- 混合硬碟(SSHD):結合HDD與SSD的特性,將常用資料存於SSD部分,其餘資料存於HDD部分。
機械式硬碟的優勢與劣勢
- 優勢:
- 容量大,單位儲存成本低。
- 使用壽命相對較長,適合大量數據存儲。
- 劣勢:
- 讀寫速度較慢。
- 運行時會產生噪音與震動。
- 耗電量高。
適用場合
- 適合備份與大容量資料儲存,例如檔案伺服器、影視媒體儲存。
- 不建議作為系統磁碟使用,因為開機速度與程式執行效能相對較低。
選購建議
- 根據需求選擇容量,常見有1TB、2TB及更大。
- 關注硬碟轉速(RPM),例如7200 RPM相較於5400 RPM性能更佳。
- 檢查緩存大小(Cache),較大的緩存能提高讀寫效率。
- 選擇有口碑的品牌,如Seagate、Western Digital(WD)。
SSD
什麼是 SSD
SSD(固態硬碟,Solid State Drive)是一種以閃存作為儲存媒介的儲存設備,與傳統的機械硬碟(HDD)相比,SSD 沒有移動部件,因此具備更快的存取速度、更高的耐用性以及更低的功耗。
SSD 的運作原理
SSD 主要依靠 NAND 閃存晶片儲存數據,並透過控制器管理數據的寫入與讀取。這些控制器負責數據壓縮、錯誤校正以及延長使用壽命的垃圾回收等功能。
SSD 的主要特點
- 高速性能:SSD 提供更快的啟動時間、數據讀寫速度及應用程式加載時間。
- 耐用性:由於沒有移動部件,SSD 能更好地抵抗震動及撞擊。
- 安靜運作:相比傳統硬碟,SSD 幾乎沒有運作噪音。
- 節能效率:SSD 消耗的電力更少,適合筆記型電腦及行動裝置。
SSD 的種類
SSD 根據介面及形狀可分為以下幾類:
- SATA SSD:使用 SATA 介面,適用於大多數舊型電腦。
- M.2 SSD:外型輕薄,適合筆記型電腦與主流電腦,支持多種協議(如 SATA 和 NVMe)。
- NVMe SSD:採用 PCIe 通道,速度比 SATA 快數倍,適合高性能需求的應用。
SSD 的應用場景
- 系統加速:作為系統磁碟,大幅縮短開機與軟體啟動時間。
- 遊戲體驗:快速載入遊戲場景,減少延遲。
- 專業用途:適合視頻編輯、3D 渲染及其他高效能需求的工作。
SSD 的選購建議
- 確認電腦主板支持的介面類型(如 SATA 或 NVMe)。
- 根據需求選擇適合的容量,一般建議至少 512GB。
- 留意產品的讀寫速度及耐用性(TBW 或 MTBF 指標)。
- 選擇知名品牌以確保品質及售後服務。
固態硬碟中的FTL技術
什麼是FTL
- FTL(Flash Translation Layer):是一種在固態硬碟(SSD)中實現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映射的技術。
- 功能:將主機發出的邏輯區塊地址(LBA)轉換為NAND閃存的物理頁地址(PBA)。
- 目標:提高SSD性能、壽命與可靠性,並管理寫入操作。
FTL的主要功能
- 地址映射:將主機端的邏輯地址與實際存儲的物理地址對應。
- 磨損均衡(Wear Leveling):確保閃存中的各單元均勻使用,避免過早老化。
- 垃圾回收(Garbage Collection):回收無效資料頁,騰出空間以供寫入。
- 錯誤校正(ECC):修復讀取或寫入過程中的錯誤,確保數據完整性。
FTL的映射方式
- 全映射(Page-Level Mapping):將邏輯頁直接映射到物理頁,速度快但需要更多記憶體。
- 塊映射(Block-Level Mapping):將邏輯塊映射到物理塊,記憶體需求低但效率較差。
- 混合映射(Hybrid Mapping):結合全映射與塊映射的優勢,兼顧效率與記憶體使用率。
FTL對SSD性能的影響
- 有效的FTL實現能優化讀寫性能,減少資料延遲。
- 提高NAND閃存壽命,延緩磨損與老化。
- 影響SSD的垃圾回收效率,對隨機寫入操作尤為重要。
未來的FTL發展方向
- 提升映射演算法的智能性,降低垃圾回收對性能的影響。
- 利用更大容量的DRAM或內部快取,優化地址查詢效率。
- 針對不同應用場景,設計更具針對性的FTL結構。
光碟
定義
光碟(Optical Disc)是一種以雷射讀寫技術存取資料的儲存媒介。光碟透過光學方式讀取或刻錄資料,可用於儲存影像、音訊、軟體或其他數位資料。
主要類型
- CD(Compact Disc):容量約 700 MB,常用於音樂或資料存儲
- DVD(Digital Versatile Disc / Digital Video Disc):容量約 4.7 GB(單層)、8.5 GB(雙層),用於影片、資料備份
- Blu-ray Disc(BD):容量約 25 GB(單層)、50 GB(雙層),支援高畫質影片與大型資料存儲
特性
- 非揮發性存儲:資料在無電源下仍可保留
- 高相容性:可在各種光碟讀取設備上使用
- 耐用性:抗磁場干擾,但需避免刮傷與曝曬
- 可寫入性:依規格不同,可一次性寫入或多次重寫
應用
- 音樂與影片發行
- 資料備份與檔案存儲
- 軟體與系統安裝光碟
- 遊戲與娛樂媒體
主要廠牌
- Verbatim(威寶)
- TDK
- SONY
- Maxell
- Panasonic(松下)
- Philips(飛利浦)
DVD
定義
DVD,全名為「Digital Versatile Disc」或「Digital Video Disc」,是一種用於存儲數位資料的光碟。它主要用於影片播放、音樂儲存和數據備份。
規格與容量
- 單面單層:4.7 GB
- 單面雙層:8.5 GB
- 雙面單層:9.4 GB
- 雙面雙層:17 GB
主要用途
- 影片播放:如電影、電視節目等。
- 音樂儲存:高音質音樂專輯。
- 數據備份:保存文件、照片及其他數據。
特點
- 容量較CD更大,適合存儲高品質影片與音樂。
- 支援多種格式,如DVD-Video、DVD-Audio等。
- 可選單面或雙面、單層或雙層設計。
與其他媒體的比較
與CD相比,DVD的存儲容量更高,讀取速度更快;但與藍光光碟(Blu-ray)相比,DVD的容量和畫質相對較低。
DVD-R
定義
DVD-R(Digital Versatile Disc Recordable)是一種一次性可寫入的光碟,屬於 WORM(Write Once Read Many)媒介。使用者可將資料、影片或音訊燒錄到光碟上,但寫入完成後無法刪除或覆寫。
主要特性
- 容量:單層約 4.7 GB,雙層可達 8.5 GB
- 寫入速度:常見 1x、2x、4x、8x、16x 等
- 相容性高:可在大多數 DVD 播放器與燒錄機上讀取
- 資料不可覆寫:一旦寫入完成,即不可刪除或改寫
製造流程(簡略)
- 基材注塑成型(含導引槽 pregroove)
- 染料塗佈(形成可寫入記錄層)
- 金屬反射層鍍膜
- 保護層塗佈與貼合
- Pre-write(測試寫入)
- 品質檢驗與封裝出貨
應用
- 資料備份與檔案存儲
- 影片錄製與播放
- 軟體或系統安裝光碟
主要廠牌
- Verbatim(威寶)
- TDK
- SONY
- Maxell
- Panasonic(松下)
- Philips(飛利浦)
DVD Pre-write
定義
DVD Pre-write 是在 DVD-R 光碟生產流程末端工序之一,通常在光碟成型、鍍膜、貼合與保護層完成後進行。此步驟透過專用設備對光碟記錄層進行有限的預寫入或測試寫入,用以檢查光碟記錄品質,並可寫入必要的製造識別資訊。
流程位置
- 基材注塑成型(含導引槽 pregroove)
- 有機染料塗佈(形成記錄層)
- 反射層鍍膜(金屬層沉積)
- 保護層塗佈與貼合
- Pre-write 測試寫入
- 品質檢驗與封裝出貨
主要目的
- 校準光碟寫入參數(如最佳雷射功率、OPC 資訊)
- 驗證記錄層一致性與寫入穩定性
- 減少消費端燒錄或讀取失敗風險
DVD 可重寫光碟
概念
DVD 可重寫光碟(DVD Rewritable),常見規格為 DVD-RW 與 DVD+RW,是一種可多次讀寫的光碟片。不同於一次性燒錄的 DVD-R,DVD-RW 可擦除原有資料並重複寫入,適合用於資料備份與暫存。
主要特性
- 容量:單層約 4.7 GB,雙層最高可達 8.5 GB。
- 可重寫次數:一般可達 1,000 次左右。
- 相容性:與 DVD 播放機、DVD-ROM 相容性高,但部分舊型設備可能僅支援 DVD-R。
- 速度:常見為 1x、2x、4x、6x、8x、16x 等不同倍速。
種類
- DVD-RW:由 DVD Forum 推動,採用相位變化記錄技術,可重複寫入與擦除。
- DVD+RW:由 DVD+RW Alliance 推動,寫入管理更精細,相容性逐漸提升。
應用
- 資料備份
- 影片錄製與暫存
- 軟體測試與檔案交換
- 臨時資料存放
主要廠牌
- Verbatim(威寶)
- TDK
- SONY
- Maxell
- Panasonic(松下)
- Philips(飛利浦)
BD
定義
BD,全名為「Blu-ray Disc」,是一種高密度光碟,用於存儲高畫質影片、大容量數據及高品質音樂。因採用藍紫光激光進行讀寫而得名。
規格與容量
- 單層:25 GB
- 雙層:50 GB
- 三層:100 GB(BD XL)
- 四層:128 GB(BD XL)
主要用途
- 影片播放:支援4K UHD及3D影片。
- 數據存儲:適合高容量備份及檔案保存。
- 遊戲媒體:用於次世代遊戲主機,如PlayStation。
特點
- 支援高畫質影像(1080p、4K)及高解析音效。
- 容量大,適合存儲長時間或高品質內容。
- 抗刮塗層技術,提升耐用性。
與其他媒體的比較
相比DVD,BD的存儲容量、畫質及音效都有大幅提升;然而,由於技術成本較高,其價格通常也高於DVD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