族 | 主族與副族元素 | |||||||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週期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|
1 |
H
1
氫
|
He
2
氦
|
|||||||||||||||||
2 |
Li
3
鋰
|
Be
4
鈹
|
B
5
硼
|
C
6
碳
|
N
7
氮
|
O
8
氧
|
F
9
氟
|
Ne
10
氖
|
|||||||||||
3 |
Na
11
鈉
|
Mg
12
鎂
|
Al
13
鋁
|
Si
14
矽
|
P
15
磷
|
S
16
硫
|
Cl
17
氯
|
Ar
18
氬
|
|||||||||||
4 |
K
19
鉀
|
Ca
20
鈣
|
Sc
21
鈧
|
Ti
22
鈦
|
V
23
釩
|
Cr
24
鉻
|
Mn
25
錳
|
Fe
26
鐵
|
Co
27
鈷
|
Ni
28
鎳
|
Cu
29
銅
|
Zn
30
鋅
|
Ga
31
鎵
|
Ge
32
鍺
|
As
33
砷
|
Se
34
硒
|
Br
35
溴
|
Kr
36
氪
|
|
5 |
Rb
37
銣
|
Sr
38
鍶
|
Y
39
釔
|
Zr
40
鋯
|
Nb
41
鈮
|
Mo
42
鉬
|
Tc
43
鎝
|
Ru
44
釕
|
Rh
45
銠
|
Pd
46
鈀
|
Ag
47
銀
|
Cd
48
鎘
|
In
49
銦
|
Sn
50
錫
|
Sb
51
銻
|
Te
52
碲
|
I
53
碘
|
Xe
54
氙
|
|
6 |
Cs
55
銫
|
Ba
56
鋇
|
La
57
鑭系
|
Hf
72
鉿
|
Ta
73
鉭
|
W
74
鎢
|
Re
75
錸
|
Os
76
鋨
|
Ir
77
銥
|
Pt
78
鉑
|
Au
79
金
|
Hg
80
汞
|
Tl
81
鉈
|
Pb
82
鉛
|
Bi
83
鉍
|
Po
84
釙
|
At
85
砈
|
Rn
86
氡
|
|
7 |
Fr
87
鍅
|
Ra
88
鐳
|
Ac
89
錒系
|
Rf
104
鑪
|
Db
105
金杜
|
Sg
106
金喜
|
Bh
107
金波
|
Hs
108
金黑
|
Mt
109
䥑
|
Ds
110
鐽
|
Rg
111
錀
|
Cn
112
鎶
|
Nh
113
鉨
|
Fl
114
鈇
|
Mc
115
鏌
|
Lv
116
金立
|
Ts
117
|
Og
118
|
La
57
鑭
|
Ce
58
鈰
|
Pr
59
鉕
|
Nd
60
鈮
|
Pm
61
鈈
|
Sm
62
鉭
|
Eu
63
鈰
|
Gd
64
鉬
|
Tb
65
鋱
|
Dy
66
鐳
|
Ho
67
鈥
|
Er
68
鉺
|
Tm
69
鐳
|
Yb
70
釔
|
Lu
71
鋯
|
Ac
89
錒
|
Th
90
釷
|
Pa
91
鈈
|
U
92
鈾
|
Np
93
鈷
|
Pu
94
鈽
|
Am
95
鋈
|
Cm
96
鉻
|
Bk
97
鉳
|
Cf
98
鉲
|
Es
99
鑀
|
Fm
100
鐨
|
Md
101
鍆
|
No
102
諾
|
Lr
103
鋯
|
特性 | 鋁 | 鋁合金 |
---|---|---|
密度 | 輕(約2.7 g/cm³) | 與鋁相近,但可根據合金成分有所變化 |
強度 | 較低 | 強度大幅提升 |
耐腐蝕性 | 高 | 視合金種類而定,一些合金如鋁鎂合金耐腐蝕性更佳 |
可加工性 | 較軟,易加工 | 硬度較高,但可透過熱處理改善加工性能 |
應用 | 電線、包裝材料(如鋁箔)、廚具 | 航空、汽車、建築、電子產品等 |
若需求為輕量、耐腐蝕,且不需高強度,鋁即可滿足;若需要更高的機械性能,則應選擇鋁合金。
鋼是一種以鐵(Fe)為主要成分,並含有碳(C)及其他合金元素的金屬材料。其碳含量通常在0.02%至2.1%之間,影響鋼的硬度與強度。
選擇鋼材時應考慮使用環境與需求,例如耐腐蝕可選不鏽鋼,需高強度則選合金鋼,若為一般建築結構,則可使用碳素鋼。
鎢鋼(硬質合金)是一種以鎢(W)與碳(C)結合形成碳化鎢(WC)為主要成分,並加入鈷(Co)或鎳(Ni)作為結合劑的高強度合金材料。它擁有極高的硬度、耐磨性與耐高溫性能。
酸能與無機物質發生化學反應,將其轉化為可溶性化合物,便於清除。
某些酸可破壞油脂的分子結構,使其乳化並更易沖洗掉。
酸性環境能抑制細菌與霉菌生長,因此酸性溶液常用於消毒。
酸能去除表面的氧化層與礦物沉積,使其恢復光澤。
酸性清潔劑廣泛應用於家庭與工業領域。
油污主要由脂肪、油脂(脂肪酸酯)和其他有機物組成,通常為非極性物質,難以溶於水。
醋酸(CH₃COOH)為極性弱酸,可通過以下機制去除油污:
皂垢主要由不溶性脂肪酸鹽(如鈣皂、鎂皂)組成,這些化合物在硬水環境下與肥皂作用後形成。
醋酸能與這些不溶性化合物發生酸鹼中和反應,使其轉化為可溶於水的物質,便於沖洗。
醋酸的去污能力可進一步增強,若與熱水或其他表面活性劑(如洗潔精)搭配使用,能更有效地分解油污與皂垢。
探索碳化合物的科學
有機化學是一門研究以碳為主的化合物的科學,這些化合物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,也是許多生物化學反應的基礎。碳具有獨特的鍵結特性,可以與氫、氧、氮等元素形成多樣的分子結構,如烴類、醣類、蛋白質和酯類。
烴是由碳(C)和氫(H)兩種元素組成的有機化合物,是有機化學中最基本的化合物之一。根據碳原子之間的鍵結類型,烴可分為多種類型。
根據結構和鍵結,烴主要分為以下三類:
烴的性質因結構不同而有所變化:
烴在工業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用途:
烷是一類飽和烴化合物,其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單鍵(C–C)和碳氫單鍵(C–H)。其通式為 CnH2n+2,最簡單的烷是甲烷(CH4)。
甲烷(CH₄)是一種最簡單的烷烴,無色無味,屬於非極性分子,難溶於水但可溶於有機溶劑。燃燒時產生二氧化碳和水,並釋放大量熱能。
標準狀態下,甲烷為無色無味的氣體,密度比空氣小,熔點約為 -182°C,沸點約為 -161.5°C。
甲烷主要來源包括天然氣、動植物有機物的分解、沼氣發酵以及生物代謝過程。主要工業來源為天然氣開採。
甲烷廣泛應用於能源、化學工業與燃料領域。可用作家庭燃氣、發電、製造甲醇、氫氣與合成氣等。
甲烷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,其對氣候變遷的影響遠大於二氧化碳。減少甲烷排放對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。
苯(Benzene)是一種無色、有甜味且具高度揮發性的液體。其化學式為C6H6,是最簡單的芳香烴。
苯主要由以下途徑獲得:
苯在化工行業中具有廣泛的用途:
苯對人體和環境具有潛在的危害:
處理和儲存苯時需注意以下事項:
烯是一類含有碳碳雙鍵(C=C)的不飽和烴化合物。其通式為 CnH2n,最簡單的烯為乙烯(C2H4)。
萜烯是一類由異戊二烯單元(C5H8)組成的有機化合物。它們廣泛存在於植物和某些昆蟲中,通常具有芳香氣味。
炔是一類含有碳碳三鍵(C≡C)的不飽和烴化合物。其通式為 CnH2n-2,最簡單的炔是乙炔(C2H2)。
醇是一類有機化合物,具有一個或多個羥基(–OH)直接連接到碳原子的特性。通常,醇的通式為 R–OH,其中 R 是烷基或芳基。
酚是一類有機化合物,其分子中含有一個或多個羥基(–OH)直接連接到芳香環的碳原子上。最簡單的酚是苯酚(C6H5OH)。
醚是一類有機化合物,分子中含有一個氧原子連接兩個烷基或芳基基團。其通式為 R–O–R',其中 R 和 R' 可以相同或不同。
量子化學是一門應用量子力學原理研究化學結構與反應的學科。它以電子和原子核的量子行為為基礎,通過數學模型和計算來預測分子結構、鍵結特性、能級分佈等物理化學性質。
量子化學以薛丁格方程為理論基礎,將化學鍵和分子的電子結構視作波函數描述的量子態:
Ĥψ = Eψ
其中:
量子化學通常使用多種數值計算方法,主要包括:
量子化學的主要挑戰是如何處理複雜系統中的多體問題。隨著分子規模增大,電子的相互作用會使計算需求迅速增加,導致傳統方法無法有效應用。因此,量子化學的研究通常需要高效的數值方法和強大的計算資源支持。
隨著計算技術的發展,量子化學已成為現代化學和材料科學中的重要工具,推動了許多前沿技術的進步。